中国初创企业DeepSeek在全球AI领域掀起波澜
一家源自中国杭州、成立不足两年的新兴企业DeepSeek,正以其惊人的速度震撼着全球大型模型界。风险投资巨头a16z的创始人安德森将DeepSeek最新推出的推理模型R1比作“人工智能的斯普特尼克时刻”,这一比喻源自苏联在1957年率先发射人造卫星的历史事件。英伟达的高级研究科学家Jim Fan亦高度评价DeepSeek,认为这家非美国公司正忠实履行着OpenAI初创时的使命。
DeepSeek不仅在科技界引发轰动,还震动了华尔街。从股市波动到科技巨头的财报电话会议,分析师们纷纷急于探究DeepSeek所带来的深远影响。据不完全统计,DeepSeek在本周内至少九次被提及于财报电话会议上。微软首席执行官萨蒂亚·纳德拉承认DeepSeek“确实展现出一些创新之处”,而meta创始人扎克伯格更是在电话会议上将这家中国企业视为新的竞争对手。
中国AI力量崛起,DeepSeek非孤例
DeepSeek的脱颖而出,并非中国大模型玩家的孤立案例。自2024年以来,“神秘的东方力量”已在硅谷AI圈多次赢得瞩目。AI领域的权威人物吴恩达指出,DeepSeek的创新表明中美在生成式AI领域的差距正迅速缩小,且在某些领域中国已展现出领先的迹象。
中国AI力量的崛起,不仅体现在DeepSeek这一创企上,众多中国大厂亦在积极追赶和反击OpenAI。例如,在多模态领域的文生视频技术上,虽然OpenAI发布了Sora,但真正推动AI视频落地的是中国科技大厂快手的可灵,其内测期便引发海外用户的热切关注。在语音方面,字节跳动的豆包实时语音功能以惊人的拟人效果,实现了GPT-4所追求的语音助手效果。
中国AI解决大模型“幻觉”问题,贡献更优方案
在解决大模型“幻觉”这一关键问题上,以百度为代表的中国公司提供了明显优于OpenAI的解决方案。以RAG(检索增强生成)技术为例,如今已成为提升大型模型性能的共识。早在2023年3月,百度发布文心一言时,便已提及RAG是其大模型的特色,两年后,这一特色已成为行业追求更优模型效果的共识。
通过实测文心一言与chatGPT,可以清晰看到中国AI的能力跃升。在关于热门春节档电影的问题上,文心一言给出了详细且正确的解答,而chatGPT即使在联网状态下也未能给出正确或详细的回答。这背后是百度针对RAG构建的一整套“理解-检索-生成”协同优化技术的支持。
中国式创新:应用优先、形态丰富、务实优先
中国AI玩家的出圈背后,是AI领域“中国式创新”的体现。中国式创新可总结为三个关键词:应用优先、形态丰富、务实优先。百度创始人李彦宏曾强调,模型本身不产生直接价值,只有在模型之上开发应用,在各种场景中找到所谓的“PMF”(产品市场契合点),才能真正产生价值。这一认知已逐步成为中国大模型玩家的关键共识。
在应用形态上,中国AI不断丰富和迭代,跨越了从“能用到好用”的鸿沟。根据一份关于全球AI产品付费用户规模的榜单,微软Copilot以5574万付费用户位列第一,而中国AI产品百度文库以4000万规模紧随其后,远超排名第三、第四的Canva和ChatGPT。付费用户的规模印证了中国AI的真价值。
在务实优先方面,中国AI企业在有限资源下追求的是一条务实主义道路。DeepSeek便是典型代表,其R1模型通过混合多种技术组合,实现了模型训练的高效率和低API成本。李彦宏提到,中国公司与美国同行不同,中国AI是边做边解决问题,更早接触场景及应用,优先解决遇到的最多问题。
中美AI竞逐,中国式创新发挥作用
随着中国AI的崛起,中美大模型的竞逐正进入新阶段。DeepSeek的出圈让外界看到了中国AI的爆发能力,以及中国正加速缩短与美国AI差距的速度。创新的落脚点可以是多方面的,中国的科技公司们已在积极探索。一方面,利用有限资源的极致高效利用,绕开“算力暴力美学”,实现弯道超车;另一方面,丰富的实体产业应用场景和高质量数据,利于中国AI公司更务实地探索,通过让AI落地千行百业,实现真正的“平权”。
种种迹象表明,AI领域的“中国式创新”正在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中国的AI创新价值正被世界重估。2025年,不妨给中国AI更多的信心与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