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脉资讯
财经视野 科技数码 探索发现 教育学习 娱乐红人 时尚秘籍 文化艺术 游戏天地 星座解读 宠物小乖 营养美食 大燕公益 商业快讯

阿里千问3问鼎全球最强开源AI,3800亿布局AI新时代蓝图曝光

2025-04-30来源:天脉网编辑:瑞雪

阿里巴巴正式推出了其今年上半年最重要的AI大模型,开创性地成为首个开源的混合推理模型,这一举动标志着AI技术的新里程碑。

在4月29日凌晨,阿里巴巴宣布正式开源新一代通义千问模型Qwen3。与DeepSeek-R1相比,Qwen3的参数量减少了三分之二,但在性能上却全面超越了R1及OpenAI-o1等主流模型。作为国内首款同时融合“快思考”与“慢思考”的混合推理模型,Qwen3显著降低了推理成本和算力消耗。此次开源的Qwen3包括8个不同尺寸的模型,全面适配PC、手机及车载系统等多场景应用,并支持119种语言,极大地拓展了模型的应用范围。

据时代周报记者了解,Qwen3历经7个月的研发,内部称之为“一场封闭式推进”。此次开源的最大意义在于,它将中国开源大模型的整体水平首次推向全球领先地位。在Qwen3发布的同一个月,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现身阿里云谷园区,胸前挂着新换的工牌,花名为“风清扬”,身着印有“Alibaba Cloud 15th Anniversary”字样的T恤,身旁是阿里巴巴首席执行官及董事、阿里云智能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吴泳铭。

马云此次亮相是为了阿里云新财年启动会而来。在现场演讲中,他强调:“高科技绝不仅是征服星辰大海,更应该呵护人间烟火。科技人员的责任,不是让AI取代人类,而是让AI更懂人类、更好地服务人类。”自2025年初以来,阿里巴巴已连续释放出加码AI的信号,包括宣布未来三年将投入超3800亿元建设AI与云计算基础设施,以及To C入口新夸克升级为AI旗舰应用等。

这些动作共同指向一个明确的战略:阿里巴巴正在全力投入AI。而阿里巴巴的战略变化从不是孤立事件,其每次战略转向几乎都踏在行业转折的拐点上,与技术浪潮同步发生。从1999年提出“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到2003年淘宝上线,再到2013年All in无线,阿里巴巴始终引领着行业变革。

现在,新的周期已经到来。电商、零售、流量平台的旧叙事正在被重构,“用户为先,AI驱动”成为全新的底层逻辑。这是一次方向性的重排,也是阿里巴巴主动撕下旧标签、投身AI洪流的起点。为了这场转型,阿里巴巴已经铺垫多年,从新零售标签的撤下到“1+6+N”变革的出台,再到十八罗汉重返一线,阿里巴巴在重构与试错中经历了动荡与阵痛,但正试图以更清晰的战略主线归来。

在全球重新评估中国互联网公司之际,阿里巴巴也在被重新定义。它曾是一个电商平台、一家流量公司、一家讲新零售故事的生态整合体,而现在,它正在构建一个全新的关键词:AI。过去25年,阿里巴巴深刻参与并塑造了中国商业的技术路径与组织逻辑。如今,AI时代大幕已启,3800亿元将如何重构这家互联网巨头公司,备受瞩目。

实际上,阿里巴巴对AI的布局远比外界印象中更早。电商业务的高速增长曾一度带来巨大的算力压力,2009年,阿里巴巴启动自研云计算,以解决基础设施瓶颈,也为后来的AI模型训练积累了底座。2018年,阿里巴巴内部启动大模型研发,此后推出structBERT、M6等预训练模型,在多模态、MoE架构、低碳训练等方向上持续探索。

2023年3月,阿里巴巴宣布了成立24年以来最大规模的组织架构改革,提出“1+6+N”,重塑公司治理架构,旗下设立阿里云智能、淘宝天猫商业、本地生活、菜鸟、国际数字商业、大文娱六大业务集团及多个独立公司。改革直指治理协同与战略模糊的根部,也为后续AI战略的全面展开提供了组织上的腾挪空间。2023年6月,阿里巴巴宣布蔡崇信出任集团董事会主席,吴泳铭出任CEO。

真正促使变革深入的,是对战略本身的重新审视。2024年4月,蔡崇信在接受采访时直言:“过去几年,我们发现自己落后了,因为我们忘记了真正的客户是谁,没有给用户最好的体验。”一周后,马云以“风清扬”的花名在内网发布帖文,明确表达对蔡崇信改革路线的支持。至此,一条暗线浮出水面:方向已经确定,组织空间已经腾出,接下来的问题是,谁来真正推动AI战略的落地?

答案是吴泳铭。作为阿里的“四号员工”,他最早担任技术总监,此后在支付宝、淘宝任职期间主导了多次关键技术布局,成为阿里内部深受信任的技术元老。自2023年9月起,吴泳铭担任云智能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这意味着AI战略的执行中枢已然形成。此后,阿里巴巴快速进入AI执行周期,所有业务部门的绩效考核将统一纳入“技术赋能”指标,用AI推动业务增长成为硬性考核项。

吴泳铭提出,未来三年将在三个方向上加码AI战略:一是AI和云计算基础设施建设,二是AI基础模型平台及原生应用,三是对现有业务进行AI转型升级。这笔3800亿元的巨额投资,其核心意图是构建阿里巴巴的“AI全家桶”,从底层算力、芯片、云基础设施,到中台模型平台、算法能力,再到上层消费级与产业级AI应用,形成全链路覆盖的系统能力。

作为AI战略的基石,基础设施投入是最底层的抓手,而芯片则是关键布局。阿里旗下平头哥半导体推出的含光系列AI芯片、倚天服务器CPU已广泛应用于AI云计算的数据中心。达摩院研发的玄铁RISC-V系列芯片也在智能家居等场景建立起初步生态。与此同时,阿里还通过投资寒武纪、深鉴科技和瀚博半导体等芯片企业,加速在高端算力和AI硬件生态链上的布局。

在模型层面,阿里构建的核心底座也在快速成形。今年1月,阿里全新开源新一代多模态模型Qwen2.5-VL,并推出基于MoE架构的旗舰模型Qwen2.5-Max,在多项权威基准评测中处于全球领先水平。通义千问Qwen大模型已成为全球最大的AI模型家族之一,基于Qwen模型家族二次开发的衍生模型数量已超过10万个,超越美国Llama成为全球第一开源模型。

通义不仅是一套模型,更是一条路径。它已成为阿里多个核心业务的底层能力,包括钉钉、夸克、淘宝等,正在从企业服务、办公协同、搜索问答、营销生成等维度,建立起模型能力的实际场景闭环。一个标志性事件是,2025年初,苹果公司宣布与阿里通义合作,将其模型接入中国区iPhone,这标志着阿里在AI领域的全球竞争力显著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