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商业圈内的一则重磅消息引发了广泛关注:美的集团已全面清仓所持有的小米股票,这一动作在市场上掀起了不小的波澜。
据公开资料显示,美的集团自2014年起持有小米股票,历经多年风雨,最终在2024年年报发布后,宣布彻底退出。美的通过多次套现,从小米股票上回笼的资金接近20亿元,而其初始投入仅为12.66亿元。这一消息迅速登上各大平台热搜,成为公众热议的话题。
对于美的的此举,市场反应不一。有网友惋惜地表示,美的在小米股价飙升前“提前撤退”,错过了赚取更高利润的机会。事实上,今年以来小米股价确实一路暴涨,与美的清仓时的价格相比,涨幅显著。资深家电人士算了一笔账,认为美的若坚持持股,可多赚约40%的利润。
然而,也有分析人士持不同观点。他们认为,美的清仓小米股票是出于财务投资的正常考虑,随着小米股价上涨,套现是合理的资本运作。美的集团证券部工作人员对此回应称,这是公司正常的投资操作,并无特别原因。同时,他们否认了这与业务战略调整有关,强调美的将继续坚持to C与to B并重的发展战略。
回顾美的与小米的合作历程,两者曾被视为“共生”的盟友。美的希望通过小米的互联网思维和营销渠道加速智能化转型,而小米则希望借助美的的制造能力和渠道优势拓展智能家居布局。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两者的奋斗目标开始出现错位。一场人才纠纷更是成为双方关系破裂的导火索,美的转向华为鸿蒙生态,小米则扶持长虹代工。
如今,美的和小米已在多个业务领域展开直接竞争。尤其是在家电市场,小米凭借高性价比和生态链整合快速渗透,对美的等传统家电巨头构成了不小的威胁。以空调业务为例,小米空调出货量迅猛增长,线上市占率不断攀升,已跻身行业前三,紧随美的与格力之后。
在智能家居生态链上,小米也展现出了强大的竞争力。其IoT设备激活数远超美的集团,米家App已成为智能家居流量入口。这意味着在智能家居领域,美的需要更加努力才能跟上小米的步伐。
尽管美的和小米在业务上有所重合和竞争,但两者的战略路径却大相径庭。美的在稳住智能家居基本盘的同时,加速向B端业务转型,形成了六大业务板块。而小米则继续以to C端为主导,手机和汽车业务占总收入的比重较大,同时依靠IoT生态保持竞争力。
两大掌门的战略选择也体现了不同的底层逻辑。美的集团董事长方洪波注重战略隐蔽性,强调产品为先;而小米集团创始人雷军则擅长通过社交媒体打造亲民形象,注重用户参与感。这使得两家公司在品牌传播、市场策略以及用户互动方式上呈现出截然不同的风格。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美的和小米的关系也从曾经的盟友变成了现在的劲敌。双方在白电市场、智能家居生态链以及新能源汽车领域展开了激烈的较量。然而,这并不意味着两者之间没有合作的可能。在供应链上,双方仍存在潜在的合作机会,例如美的可能为小米提供核心零部件,而小米生态链企业也可能依赖美的的代工厂。
美的清仓小米股票只是这场商业大战的一个开始。未来,双方将在多个领域继续展开博弈,争夺市场份额和用户心智。这场战役的结果如何,让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