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画院的珍藏中,一批金城的花鸟画作品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吸引了众多目光。金城,这位在艺术领域涉猎广泛的大师,以其深厚的诗、书、画、印、论五绝功底,为传统书画的传承与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
金城,1878年出生于浙江湖州南浔镇的一个丝商家庭,自幼便浸润在中西文化的交汇之中。他虽未得专门师承,却凭借家中的丰富收藏,自学成才,临摹众多古画,为其日后的艺术创作打下了坚实基础。金城的艺术之路,既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又受西方文化的启迪,这种独特的背景使他的艺术风格兼容并蓄,中正平和。
金城的艺术生涯与时代背景紧密相连。他曾在英国留学,学习法律专业,这段经历不仅让他获得了扎实的专业知识,更开拓了他的眼界,为他日后在博物馆学和书画结社等社会活动中的卓越贡献奠定了基础。回国后,金城在仕途上一帆风顺,但他始终未忘对艺术的热爱与追求,将大量业余时间用于中国古代书画的研究。
金城在书画艺术上的造诣颇深,尤其擅长花鸟画。他曾说:“余致力艺术三十余年,自谓于花鸟一门少有心得。”北京画院收藏的《霜天丛艳》便是他摹仿清代花鸟画大家恽寿平的代表作。此画以美人蕉和雁来红为题材,色彩艳丽而不失文人淡雅之气,展现了金城在没骨法和色彩搭配上的深厚功力。画面中的雁来红用色大胆,与美人蕉的黄中飘红花朵形成鲜明对比,构图讲究,可见金城对南田花鸟精髓的深刻理解。
另一幅《竹石雏鸡》同样展现了金城在花鸟画上的深厚造诣。此画以竹石与雏鸡为题材,构图布局独特,色彩淡雅又不失生动。画面中的翠竹挺拔直上,与雏鸡垂地的长尾一起拉伸了画面,适应了长条屏的尺幅。石块布局错落有致,淡墨简单皴出外形,几笔点苔,雅致又不失严谨。雏鸡画法兼工带写,造型精准,设色淡雅,展现了金城对宋元花鸟传统的深刻理解和创新。
金城在艺术创作上既重视师古,又强调创新。他认为:“成规熟谙,智巧自生。”他广泛学习五代、宋、元、明、清诸位名家,将古今之道融会贯通。他的艺术特质与其成长的家庭环境、时代背景等密切相关:中西互通的家庭氛围为其奠定了兼容并包的品格特质;童年熟读四书五经,饱浸儒家的中庸之道;家学、收藏和日后通过仕途饱览古代原作的得天独厚条件,使其对中国传统书画深深痴爱。
金城在美术界的见解独到而深刻。面对当时美术界弃旧求新的思潮,他提出:“作画者欲求新者,只可新其意。”他强调画境新意的追求而非笔墨的突破,重视写生的基础训练,主张师造化,同时也强调绘画以外其他方面的文化艺术修养。这些见解不仅在当时具有前瞻性,在今天依然具有指导意义。
在北京画院的这批珍藏中,我们不仅看到了金城精湛的艺术技艺,更感受到了他对传统文化的深厚情感和理性探索。他的作品不仅是中国近现代美术史上的光辉篇章,更是我们理解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