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立群,作为文学巨匠郭沫若的第三任伴侣,其人生轨迹与书法艺术成就令人瞩目。她来自广西贺州的一个显赫家族,其祖父于式枚曾是清朝同治年间的科举榜眼,官至高位,对两广地区的教育事业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而她的母亲,则是两广总督岑春煊之女,这样的家庭背景为于立群提供了良好的成长环境。
自幼年起,于立群便对书法艺术抱有浓厚兴趣,从颜体起步,逐步精进。婚后,在丈夫郭沫若的悉心指导下,她更是广泛研读历代碑帖,尤其在篆隶方面取得了卓越成就。网友评价她的书法“既有传承,又有发扬,展现出大家风范与大气象”。
郭沫若的书法艺术,以行草见长,笔力遒劲,韵味无穷,世人誉为“郭体”。于立群的书法作品中,不难看出郭沫若的影响。她笔下的每一个字都透露出“回锋转向,逆入平出”的韵味,这是郭沫若练习书法的八字要诀。两人虽风格各异,却相得益彰,共同成为了书法界的佼佼者。
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后,郭沫若回国投身抗日救亡运动,在上海创办了《救亡日报》。正是在这一时期,他结识了青年演员于立群,两人因工作结缘,最终走到了一起。1939年元旦,他们在重庆举行了婚礼,郭沫若称于立群为“抗战夫人”。在丈夫的影响下,于立群的书法艺术也有了长足的进步。
于立群的书法不仅得到了郭沫若的高度评价,还曾让老舍先生赞不绝口。有一次春节拜访老舍时,于立群即兴挥毫写下“东风骀荡,北极巍峨”八个大字,其雄奇阔大的风格令人叹为观止。她与郭沫若的书法,大小相间,疏密有致,宛如珠联璧合,共同书写了书法界的一段佳话。
尽管郭沫若与于立群年龄相差24岁,但爱情并未因此受阻。于立群为郭沫若生育了六个孩子,并甘愿放弃自己的事业,成为丈夫的秘书和助理。然而,战争时期的动荡和个人经历的压力,使得于立群患上了严重的神经官能症。最终,在1979年2月25日,她选择了以自杀的方式结束自己的一生,享年63岁。这位才华横溢的女性,就这样永远地离开了她深爱的书法艺术和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