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脉资讯
财经视野 科技数码 探索发现 教育学习 娱乐红人 时尚秘籍 文化艺术 游戏天地 星座解读 宠物小乖 营养美食 大燕公益 商业快讯

徐建融谈书画文史交融:为何民国大家能兼擅,今日却壁垒分明?

2025-04-19来源:天脉网编辑:瑞雪

在上海的文化地图上,上海古籍书店与艺术书坊如同一对孪生兄弟,共同承载着这座城市深厚的文化底蕴。近日,一位文化爱好者分享了他与这家书店不解之缘的故事,为我们揭开了古籍书店背后的文化秘密。

这位爱好者的文史与书画之旅,几乎与上海古籍书店紧密相连。自初中起,每个暑假,他都会前往古籍书店与朵云轩,一边学习,一边挑选心仪的学习用品。朵云轩以笔墨纸张闻名,而古籍书店则成了他探寻文史宝藏的宝地。在众多购书中,一本《宋本两种合印淮海长短句》尤为珍贵,它不仅见证了他与古籍书店的深厚情感,更成为他理解书画与文史关系的钥匙。

这本《淮海长短句》出版于1930年,是叶恭绰根据故宫藏本和吴湖帆藏本校勘影印而成。当时,古籍善本刚刚有限地在书店上架,购买还需单位介绍信。尽管价格不菲,且手续繁琐,但这位爱好者还是毅然决然地将其收入囊中。这本书不仅让他领略了秦观词作的婉约之美,更激发了他对书画与文史关系的深刻思考。

在探索过程中,他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民国时期的书画家和文史家往往交往密切,文化默契深厚。如叶恭绰、吴湖帆等,不仅书画造诣深厚,更写得一手好诗文。然而,在当今社会,书画家和文史家却鲜有交集,即使有交往,也仅限于社交层面,缺乏深层次的文化共鸣。这一发现让他困惑不已,直到近年来才逐渐找到答案。

原来,书画与文史在“国学”中本为一家,书画家往往兼擅文史,文史家也多兼擅书画。然而,随着“美术”与“学术”的分化,两者逐渐形成了壁垒,不相往来。在当今“国学”热的背景下,有形的书画和无形的文史成为弘扬“国学”的两大重点,但由“美术”中的书画家和“学术”中的文史家分别承担这一重任,似乎已远远不够。

上海古籍书店作为“国学”的渊薮,一手经营文史著述,一手经营书画图典,正如叶恭绰等前辈既从事书画艺术的研究、创作,又从事经史诗文的研究、创作。在当前“美术”中的书画和“学术”中的文史大发展、大繁荣的背景下,我们更应反思“国学”中的书画与文史的日趋凋零。对于古籍书店这样的文化产业,其经营理念和策略所提供的服务,不仅书画界和文史界可以从“美术”和“学术”的立场分而取之,更需要我们从“国学”的立场合而用之,共同推动“国学”的传承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