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脉资讯
财经视野 科技数码 探索发现 教育学习 娱乐红人 时尚秘籍 文化艺术 游戏天地 星座解读 宠物小乖 营养美食 大燕公益 商业快讯

刘强东与董明珠:互联网形象管理,共情与说教的两极分化

2025-04-27来源:天脉网编辑:瑞雪

在当下的互联网浪潮中,企业家的公众形象正日益成为影响品牌认知与市场口碑的关键因素。近期,京东创始人刘强东与格力电器董事长董明珠的言行,在网络上掀起了一场关于企业家形象的热烈讨论。

刘强东通过一系列亲民举动,尤其是亲自参与京东快递的外卖配送,身着工作服,亲自将外卖送至消费者手中,这一行为迅速在网络上赢得了广泛赞誉。尽管有人质疑其作秀成分,但多数网友仍给予了正面评价,认为他的态度值得肯定。

刘强东的这一接地气的行为,恰好契合了互联网时代公众对企业家形象的期待——不再是高高在上、遥不可及的商业领袖,而是能够与普通民众产生共鸣的“身边人”。这种“向下共情”的策略,让刘强东在短时间内收获了大量粉丝。

相比之下,董明珠近期的言行则在网络上引发了不少争议。她在一次临时股东会议上关于“海归派里面有间谍”的言论,迅速遭到了官媒和网友的批评,被认为缺乏证据且易制造对立。董明珠在过去也曾多次因强硬言论而陷入舆论风波,如对于“35岁就业危机”的淡漠态度,以及对前助理孟羽童的公开批评等。

董明珠的这些言论和行为,往往带有强烈的“说教式”和“对抗性”色彩,难以引发网友的共鸣。在互联网环境下,公众更期望看到的是企业家展现出的包容与理解,而非高高在上的批评与指责。董明珠的这种“向上说教”的营销方式,不仅未能为企业带来正面形象,反而引发了诸多争议。

刘强东与董明珠的对比,无疑揭示了互联网时代企业家形象管理的核心法则:与公众产生共鸣,比单纯的说教更为有效。公众更倾向于支持那些能够理解普通人困境的企业家,而非那些试图教育普通人的所谓权威。

作为明星企业家,董明珠等人在公众场合的言行举止更应谨慎,避免制造对立。在就业、国际关系等敏感话题上,企业家的发言和行为应具有建设性,而非煽动性。刘强东的参与感与董明珠的争议言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也反映了互联网时代公众对企业家形象的不同期待。

在互联网的放大镜下,企业家的每一句话、每一个举动都可能被无限解读。因此,如何平衡个人品牌与公众期待,成为企业家们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刘强东的共情营销与董明珠的强硬风格,为公众提供了两种截然不同的企业形象认知。在互联网时代,良好的“网感”将成为决定企业家舆论风向的关键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