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卖行业的竞争格局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动荡,正式迈入“三国鼎立”的新纪元。
随着2025年4月末的一声号角,饿了么终于结束了其在外卖补贴大战中的观望态度,以“饿补超百亿”的豪华优惠活动,高调宣布外卖补贴2.0时代的到来。至此,由饿了么、美团、京东外卖构成的“外卖三国”正式形成。
回顾京东外卖自上线以来的种种举措,以及美团、饿了么的应对策略,饿了么的沉稳与策略性布局尤为突出。
早在2025年初,京东外卖便以高额餐补、全年免佣金及为骑手缴纳社保的组合拳,迅速提升了其市场知名度。紧接着,京东在4月再度发力,通过“百亿补贴”策略,从前后端双向补贴用户和商户,直接从美团外卖的核心市场中抢夺份额。
面对京东的强势挑战,美团外卖也不甘示弱。4月中旬,美团推出了新即时零售品牌“美团闪购”,与京东的即时零售体系展开正面较量。同时,美团外卖总经理薛冰宣布,未来将对餐饮行业投入1000亿元,推动后端健康发展,尤其是提升餐饮商户的品质和服务水平。这一举措,被视作是对京东“品质外卖”的直接回应。
然而,在京东与美团激烈交锋之时,饿了么——这位外卖行业的“老将”,却显得异常冷静。直到4月底,外卖补贴战进入白热化阶段,饿了么才高调入场。
饿了么的“后发制人”,并非毫无准备。在“饿补超百亿”之前,饿了么已在即时零售的后端与平台端默默发力。
在平台端,饿了么引入了AI Agent“全息盾”系统,强化了对虚假门店和违规商品的监管,极大提升了风控效率。饿了么还举办了AI算法大赛,探索智慧养老、智慧骑士和智慧营销的未来方向。
在营销层面,饿了么同样蓄势待发。数据显示,近三个月来,饿了么的广告投放力度持续上升,并在4月中旬达到高峰,恰好与京东和美团的补贴活动相呼应。
即时零售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已成为腾讯、阿里、京东等互联网巨头的必争之地。根据商务部研究院发布的报告,2023年我国即时零售市场规模达到6500亿元,预计2030年将超过2万亿元。
即时零售的崛起,根本源于消费者需求结构的变化。传统电商的“中心仓”模式适合计划性消费,而现代消费者更倾向于冲动消费。直播带货虽能满足这一需求,但即时零售以其“短平快”的特点,更胜一筹。
外卖作为即时零售的起点,尽管利润率较低,却是培养用户消费习惯和建立品牌认知的最佳途径。饿了么、美团和京东通过外卖服务,树立了“快速、安全”的品牌形象,进而拓展至更高价值的即时零售服务。
未来,随着补贴大战的逐渐平息,平台间的竞争将从流量转向留量。在这场转变中,差异化价值将成为关键。京东将深化与3C高值数码产品的绑定,探索新的配送服务;饿了么将依托阿里的电商生态和技术优势,整合天猫、盒马等资源;美团则将继续深耕本地生活服务,实现到店与到家的闭环。
即时零售还有下沉市场和一线城市高端服务的两条发展路径。在县域市场,即时零售的潜力巨大;而在一线城市,则可尝试高溢价的“一单一送”模式,提供差异化服务。
即时零售的竞争,不仅是平台间的较量,更是整个消费行业迭代升级的缩影。究竟谁能在这场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还需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