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脉资讯
财经视野 科技数码 探索发现 教育学习 娱乐红人 时尚秘籍 文化艺术 营养美食 大燕公益 商业快讯

中国具身智能变革悄然加速,探索多元场景挑战海外路径

2025-07-02来源:天脉网编辑:瑞雪

中国具身智能产业悄然兴起,探索多元应用场景与技术路径

在中国制造业的广阔舞台上,一场关于具身智能的变革正悄然上演。与海外巨头主要聚焦于特定领域不同,中国的具身智能应用呈现出更加多元化和复杂的态势。

在山东的一家大型家电厂生产线上,白色机械臂正忙碌地进行着点焊作业,它们精准地将金属骨架拼接成型。几个月前,这道工序还需要工程师手动调试,而现在,这些机械臂已经接入了“数字大脑”,能够在四小时内完成对新型号洗衣机的全部适配。这一转变得益于华为云盘古多模态大模型与华龙迅达的自主研发技术。

“家电厂家对这项技术非常认可,虽然机械臂的总成本达到几十万,但它们确实提高了生产效率。”华龙迅达的产品专家表示。然而,他们也承认,目前产线的数据仍然稀缺,机械臂需要在实际生产中不断学习,以变得更加智能。

点焊场景只是具身智能在工业应用中的一个缩影。在北京智源大会和华为开发者大会上,具身智能成为了焦点。与会者看到的不再是只会进行重复运动的机器人,而是能够适应变化、做出决策并主动执行的“新物种”。这标志着业界正在迎来一次智能跃迁。

然而,这场智能跃迁还远未到达终点。北京智源研究院的院长王仲远指出,具身大模型目前仍处于技术探索阶段,尚未形成统一的方法论。仿真数据、强化学习、大小脑融合等方向都还在摸索中,产业落地还面临诸多挑战。

尽管如此,中国具身智能产业的第一波落地已经在多个制造与服务场景中展开。在华为云的展示中,双臂机器人正在完成手机彩盒包装的最后一道工序。这一工序目前仍全靠人工,但具身智能的引入有望改变这一现状。华为云专家解释称,由于产线来料无序,配件的摆放也不一致,因此每次的装配步骤都不同。他们正在探索的是一个能够理解环境、规划动作并执行决策的系统。

具身智能不仅在工业领域大放异彩,还逐渐走进人们的生活场景。在某24小时药店中,人形机器人正在自主取货并放入柜中,准备由快递员取走。这种机器人的应用不仅降低了人工成本,还提高了服务效率。银河通用机器人的创始人兼CTO王鹤表示,他们已经在北京部署了7家这样的药店,并计划在今年底在北京、上海和深圳部署100家。

具身智能的目标并非完全替代现有的机械臂,而是针对那些重复、枯燥且人力疲劳度高的工序进行改进。例如,在物流分拣和激光打码等工序中,具身智能的应用将极大提高生产效率。具身智能还可能成为中国制造出海的关键。通过云边端远程操作,机器人可以在海外工厂中发挥重要作用,降低人工费和原材料成本。

然而,具身智能的真正落地并非易事。灵巧手的成本高昂且寿命有限,人形机器人的稳定性和寿命也面临挑战。安全标准也成为进厂门槛之一。在模型训练中,如何获得更强的泛化性也是业界正在探索的问题。中国业界在采用与海外不同的方法时,也在逐步取得进展。例如,智源研究院发布了具身大脑RoboBrain 2.0与跨本体协作框架RoboOS 2.0,全面开源以推动业界发展。

尽管面临诸多挑战,但中国具身智能产业的发展势头强劲。制造业的丰富场景、政策支持以及学界和产业界的紧密合作,为中国具身智能产业提供了有力支撑。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场景的不断拓展,中国具身智能产业有望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