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脉资讯
财经视野 科技数码 探索发现 教育学习 娱乐红人 时尚秘籍 文化艺术 营养美食 大燕公益 商业快讯

星链卫星大批坠落地球,太阳风暴与主动退役是主因?

2025-07-02来源:天脉网编辑:瑞雪

近期,埃隆·马斯克的SpaceX公司旗下的“星链”卫星网络遭遇了一系列不寻常的事件,引发了广泛关注。据报道,2025年初,星链卫星以惊人的速度从天空中坠落,仅在1月份就有超过120颗卫星重返大气层,化作一道道耀眼的火球划过天际。

星链,作为SpaceX运营的低地轨道(LEO)卫星网络,旨在为全球用户提供高速互联网服务。截至2025年6月,星链已成功发射超过8800颗卫星,其中约7600颗仍在运行,占据了地球轨道上活跃卫星总数的三分之二。然而,这些卫星的坠落事件却给这一宏伟计划蒙上了一层阴影。

据《India Today》2025年报道,2025年1月,美国威斯康星州、密歇根州等地的天空上,多达120颗星链卫星如同流星雨般坠落,化为火球。而在2024年8月,加拿大一家农场甚至发现了重达2.5公斤的星链卫星碎片,这一发现打破了星链卫星在重返大气层时会“完全烧毁”的设计预期。

实际上,星链卫星的坠落事件并非个例。从2020年至2024年间,已有523颗星链卫星因各种原因提前坠毁。而在2024年,每天约有3颗卫星(包括其他网络)重返大气层。到了2025年,星链每天更是需要退役4-5颗第一代(Gen1)卫星,以替换更先进的V2型号。尤其是2024年的一次最大太阳风暴,导致42颗刚发射的星链卫星坠毁,而2022年的一次小型风暴也摧毁了49颗卫星。

NASA的研究揭示了星链卫星坠落的主要原因——太阳第25周期(Solar Cycle 25)的强烈活动。2025年,太阳进入了每11年一次的活动周期峰值,太阳黑子、耀斑和日冕物质抛射(CME)频繁发生。这些太阳活动引发了地磁风暴,使得地球上层大气(50-80公里)升温膨胀,从而增加了卫星所受的阻力。对于轨道高度低于300公里的卫星来说,这种影响尤为显著,其寿命甚至可能缩短10-12天。而星链卫星由于轨道较低(550公里)且设计轻量化(Gen1重260公斤,V2重800公斤),对大气阻力的变化极为敏感。

星链卫星的坠落不仅带来了视觉上的奇观,更引发了人们对环境隐患的担忧。每颗Gen1卫星在重返大气层时会产生约30公斤的氧化铝(Al₂O₃)纳米颗粒,这些颗粒悬浮于50-80公里的中层大气中,可能对平流层臭氧层造成破坏。高速坠落的卫星还可能导致部分碎片未完全烧毁,从而坠落到地面。虽然NASA表示碎片坠地的风险较低,但随着坠落频率的增加,这一风险也在逐渐上升。

除了太阳风暴的影响外,星链卫星的坠落还与SpaceX的设计和运营策略密切相关。为了为更先进的V2型号腾出空间,SpaceX主动退役了部分Gen1卫星(4700颗中超500颗已报废)。同时,星链卫星的寿命约为5年,而轨道高度低于300公里的卫星受大气阻力影响更大。因此,SpaceX计划每年发射数百颗卫星,以维持网络的正常运行。然而,这种频繁的发射和退役也形成了“循环”,进一步加剧了卫星的坠落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