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夏季的尾声悄然临近,大暑节气如约而至,标志着一年中日照最为强烈、气温攀至顶峰的时刻。在这个万物茂盛生长的季节里,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携手国际在线,共同推出了“中国节气里的京味非遗”系列短视频的“大暑篇”,以古琴艺术为媒介,引领观众在悠扬的古琴声中寻觅一份穿越炎炎夏日的宁静与深远。
大暑时节,民间习俗丰富多彩,旨在消暑纳凉,享受盛夏的美好时光。一句俗语道出了大暑饮食的智慧:“六月大暑吃仙草,活如神仙不会老。”仙草,又称凉粉草,其茎叶晒干后制成的烧仙草,口感滑嫩,清凉甘甜,成为夏日里不可或缺的解暑佳品。人们或加蜂蜜,或配鲜果,一口下肚,暑气瞬间消散,留下满口的清爽。
烧伏香的传统也为大暑增添了几分庄重与神秘。三伏天里,焚香祈福,祈求家人平安、五谷丰登,成为人们的共同心愿。伏香不仅寄托了人们的美好愿望,还与中医灸法有着异曲同工之妙,通过用药香熏烤特定穴位,达到治疗顽固疾病的效果。
伏茶,作为专为三伏天准备的茶饮,更是深受人们喜爱。它以金银花、甘草、薄荷等清热解暑的中草药熬制而成,街头巷尾常常设有免费茶摊,为过往行人提供解渴祛暑的佳饮。一碗温热的伏茶,既能驱散暑气,又能滋润心田。
在北京,大暑的习俗远不止于此。晒伏姜、吃荔枝等习俗,不仅体现了人们顺应天时的生存智慧,也让炎炎夏日充满了浓郁的文化气息。这些习俗串联起大暑的日常,让人们在忙碌与炎热中寻得一份心灵的慰藉。
古琴艺术,作为中国古代精神文化在音乐方面的重要载体,也在大暑时节绽放出独特的魅力。国家级非遗古琴艺术传承人王鹏,携手俄罗斯主播,共同演绎古琴艺术的韵味与风采。古琴制作历史悠久,源于上古,盛于唐宋,历经千年的传承与发展,如今已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
北京古琴传统制作技艺精湛,采用老桐木(或老杉木)和梓木等优质材料,配以大漆、鹿角霜等辅料,经过选材、造型、挖槽腹等多道繁琐工序精心制作而成。古琴造型圆润大气,音色中正圆融,既符合文人审美,又精于传统工艺,成为琴棋书画“四艺”之首。
在大暑的骄阳下,北京野生动物园成为了人们避暑纳凉的好去处。这里位于北京市大兴区榆垡镇,绿树成荫,绿草如茵,被誉为“森林中的野生动物园”。园区内养育着来自世界各地的300余种、5000余头只珍稀野生动物,是人们亲近自然、了解动物世界的绝佳场所。
北京野生动物园分为自驾游览区、猛兽体验区和步行游览区三大区域。自驾游览区占地广阔,游客可以自驾或乘小火车穿梭其间,尽情领略野生动物的野趣与活力。猛兽体验区则精心设计了观光车,让游客能够近距离观察猛兽的威武与神秘。步行游览区则能让游客遇见环尾狐猴、梅花鹿等多种动物,深度感受动物世界的多样魅力。
大暑,是盛夏的巅峰,也是万物欢腾的自然乐章。在这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季节里,不妨走进北京野生动物园,在绿荫掩映中感受大自然的魅力,与百兽共舞,听禽鸟欢歌,享受一场清凉惬意的夏日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