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商平台加速拥抱AI,中小企业借势崛起
在电商行业的激烈竞争中,各大平台正纷纷引入人工智能技术,以期在选品、设计、客户服务等环节取得突破。近期,1688与值得买科技等电商巨头更新了其AI工具,助力中小企业提升运营效率。部分中小企业在接入AI后,人均效能飙升至500万元,甚至成功打造出毛利率高达92%的爆款商品。
然而,尽管AI技术的潜力巨大,中小企业在实际应用中仍面临诸多挑战。首要难题在于理解成本高,企业需要时间逐步适应新技术。AI技术的普及尚需时日,且初期投入与短期效益之间的平衡也是中小企业考虑的重要因素。
以泉州市蒂万坦斯贸易有限公司为例,总经理刘世奇借助AI技术,将拖鞋生意的年收入提升至4000万元。他通过AI选品和设计,快速推出符合市场需求的爆款产品,如一款在海外C端市场售价145美元的“丑拖鞋”,在B2B批发端的利润高达50美元。刘世奇表示,他专注于北美市场,利用AI技术优化运营和客户对接流程,团队整体人均效能因此大幅提升。
刘世奇的案例并非个例。众多商家在使用电商平台的AI工具时,都格外关注降本增效的实际效果。为了吸引商家并提升平台转化率,电商平台纷纷推出AI产品,旨在解决商家在商品制作、营销投放、店铺运营等方面的效率问题。例如,淘宝的“图生视频”工具能自动生成商品短视频,京东的言犀视频大模型则能智能分析产品特点,生产视频内容。
尽管如此,商家对AI技术的应用仍多停留在基础层面,如制作商品图、生成营销物料等。一位质检行业技术高管指出,目前电商商家主要利用AI工具获取市场趋势数据,以制定商品价格和促销策略。而纺织制造业协会的资深从业者也表示,虽然AI在设计环节能显著提高效率,但传统制造业企业老板需要转变观念,且企业需具备一定的技术实力。
为了降低AI产品的使用门槛,1688等电商平台也在不断优化产品。1688商业化负责人齐晓宁透露,去年发布的商家数字人产品主要被头部企业使用,中小企业因理解成本和接受成本较高而使用较少。因此,1688今年迭代了第三版商家数字人产品,能自动优化商品图、参与营销活动,并完成GMV目标。齐晓宁表示,此举旨在让AI产品像自动驾驶汽车一样,易于商家使用,今年使用该产品的中小商家生意效果提升了150%。
电商平台还在不断调整内部技术资源,以适应更多细分领域的商家需求。微盟自研的大模型应用型产品WAI已实现技术和功能应用的打通,拓展AI的适配场景。同时,电商平台也在用户端升级AI能力,提升用户体验,以拉动更多成交。例如,1688推出的AI版App聚焦买家创业与拿货场景,集成AI搜索、选品、创款等功能,让买家能自定义关键词,获取最新商品推送。
尽管AI技术在电商搜索环节的应用潜力巨大,但电商平台表示,目前仍以用户体验为先,未计划在AI版中渗透广告。齐晓宁也强调,1688 AI版的商业化尚未讨论,首要任务是理解买家痛点,满足其需求,进而实现商业价值。
业内专家指出,电商平台的AI产品仍处于抢客户阶段。对于生产环节复杂的制造型企业来说,将内部数据上传至AI平台仍需谨慎,这限制了行业数据池的扩大。因此,电商AI产品的规模化应用还有很长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