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广西柳州工业博物馆内举办的一场工业影像展引发了网友的广泛讨论。争议的焦点在于,有网友质疑展览中的一组作品可能是由AI生成的图片。
这场影像展由柳州市摄影家协会指导,并由柳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柳州工业博物馆以及柳州博物馆联合举办。展览旨在通过多元化的影像作品,为观众呈现一场视觉盛宴。
据网友反映,在展览的一个展板上,署名为“刘某某”的《钢铁候鸟》组图中,部分图片的画质异常细腻,且图中文字显得颇为怪异,引发了观众对于其是否为AI生成作品的猜测。这些疑似AI生成的作品与其他传统摄影作品一同展出,且作品说明牌上并未注明其创作方式。
针对网友的质疑,柳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的工作人员回应称,本次影像展在征稿阶段就已经明确包含了AI生成影像类作品的征集要求,因此展览中并非全部是传统摄影作品。这一回应揭示了展览的多元化特性。
柳州市摄影家协会的相关负责人进一步确认了展览的两个板块设置:一是新闻纪实类纪录作品,二是富有想象力的艺术类作品,而AI生成影像正属于后者。这一设置旨在展示不同形式的影像创作。
然而,网友对于AI生成作品与传统摄影作品混排的做法持有不同意见。一些网友认为,非摄影作品应该单独成板块并标注说明,以避免观众产生误解。他们强调,观众更希望欣赏到摄影师的思想和创意,而不是被AI作品混淆视听。
另一方面,也有网友持开放态度,认为AI技术同样可以作为影像艺术的一种表达方式。他们建议,只要作品说明牌上注明创作方式,观众就能从不同维度去理解和欣赏这些作品。
柳州市摄影家协会的相关负责人表示,确实应该在展览中对AI生成的作品加以说明,以让观众更加清晰地了解作品的创作方式。他们承诺,在接下来的线上展出中,将完善作品创作方式的说明,尊重不同形式的影像创作,并保障观众的知情权与观展体验。
据了解,这场以“影像·共生”为主题的影像展于2025年7月26日在柳州市工业博物馆开幕。展览作品涵盖了无人机拍摄、传统胶片大画幅、数码相机、手机以及AI生成的影像等多种形式,题材广泛,为观众带来了一场难忘的影像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