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脉资讯
财经视野 科技数码 探索发现 教育学习 娱乐红人 时尚秘籍 文化艺术 营养美食 大燕公益 商业快讯

杨柳青年画:非遗记忆,霍家七代人的美好传承

2025-08-07来源:天脉网编辑:瑞雪

在天津杨柳青镇,霍庆顺,一位73岁的老人,以其对杨柳青木版年画的深厚情感与卓越技艺,成为了“玉成号画庄”第六代传承人。自幼在两位姐姐的熏陶下,他5岁习彩绘,12岁钻研印刷与年画制作,一生与年画结下了不解之缘。

走进杨柳青民俗文化馆与“玉成号”年画坊,仿佛穿越回了那个年画繁盛的年代。在这里,精美的杨柳青木版年画琳琅满目,其中,《莲年有馀》尤为引人注目。画中的胖娃娃笑容满面,手持莲花,怀抱大鱼,寓意着连年有余的美好愿景。这幅作品不仅是杨柳青木版年画的代表作,更是中国人追求富足生活的真实写照。

杨柳青木版年画的历史可追溯至明代永乐年间,随着京杭大运河的开通与天津漕运的繁荣,年画艺术在杨柳青镇生根发芽,并逐渐走向鼎盛。霍庆顺介绍,年画种类繁多,按题材可分为娃娃类、侍女类、民俗类、民间故事类与神像类等五大类,每一类下又细分出数百种样式,每一幅作品都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与吉祥寓意。

谈及制作工艺,霍庆顺如数家珍。杨柳青木版年画需要经过勾、刻、印、绘、裱五大传统工序,每一道工序都凝聚着匠人的智慧与汗水。他感慨道:“每一道工序都足够一个人学一辈子,这正是杨柳青木版年画的魅力所在。”

“玉成号画庄”,这个历经百年沧桑的品牌,最早创立于1926年。历经多次更名,最终在1993年恢复了“玉成号”的名号,并成为了杨柳青年画家庭博物馆。2019年,霍庆顺的儿子张宏接过了传承的接力棒,创办了“玉成号”年画坊,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体验这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

去年,随着“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年画这一传统艺术形式再次受到了广泛关注。霍庆顺表示,虽然很多人欣赏年画的艺术美感,但对于其中蕴含的文化意义却知之甚少。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更多人了解并爱上杨柳青年画。

在霍庆顺看来,年画不仅是中国古老而珍贵的民间艺术之一,更是中国人对美好生活与未来憧憬的寄托。他享受着在父亲的指导下创作年画的乐趣,也期待着全家人能够共同传承这一文化瑰宝,让杨柳青年画在新的时代焕发出更加璀璨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