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的心脏地带,一场别开生面的展览近日拉开了帷幕,它以独特的视角和丰富的形式,重新定义了人们对北京中轴线的认知。
“影见中轴——北京中轴线主题影像展”在北京市规划展览馆盛大启幕,吸引了众多目光。展览当天,随着六张原本空白的纸张在水中缓缓显现斑斓色彩,最终拼接成一幅景山南望中轴线的壮丽图景,现场观众无不为之惊叹。
此次展览占地约600平方米,精心设计了序厅、尾厅以及“中正和合”、“美美与共”、“生生不息”三大主题板块。通过现代与历史影像的巧妙融合,静态照片与原创视频的交织呈现,不仅展示了北京中轴线的自然美景和人文底蕴,还凸显了老城区保护与更新的显著成就。
展览共展出192幅摄影佳作,以及两部影片《生生不息的北京中轴线》和《晨钟暮鼓处,岁岁有常新》。展览还融入了AI科技与艺术装置,打造出“名城会客厅”,为观众提供了一个集艺术欣赏、科普教育和休闲交流于一体的沉浸式体验空间。
展览还展示了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珍藏的新中国成立后中轴线历史影像档案,包括上世纪50年代的重要建筑、60年代的大街立面等珍贵画面。这些由规划工作者亲手记录的历史瞬间,填补了历史影像中的空白,让观众得以窥见中轴线的“新中国视角”。
同时,展览还精选了14组同视角影像,与新旧对比视频一起,生动展现了申遗过程中老城人居环境的巨大变化。新旧影像的碰撞,不仅展现了中轴线的“前世今生”,也让观众深刻感受到了城市变迁的魅力。
在“生生不息”展厅,青少年们的作品同样引人注目。他们用稚嫩的画笔和真挚的文字描绘了自己眼中的中轴线,还为视频影像配音解说。这些作品与专业影像交织展出,展现了不同年龄、专业、地域和阅历视角下的中轴景象,为展览增添了别样的色彩。
本次展览坚持国际化定位,展板内容、视频解说和文创折页等均采用中、英、法三语呈现,旨在向国际观众展示北京中轴线的独特魅力。展览将持续一年以上,期间还将不定期举办“中轴沙龙”等活动,邀请摄影师、规划师和居民分享创作故事、解读老城更新案例和讲述胡同变迁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