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吉利控股集团(吉利)宣布了一项重大整合计划,旨在将其旗下的极氪智驾团队、吉利研究院以及旷视科技旗下的智驾品牌迈驰智行合并至新成立的重庆千里智驾科技有限公司(千里智驾)。此次整合预计将涉及近3000名员工,标志着吉利在智能驾驶领域的重大布局。
吉利内部人士透露,关于智驾团队的调整会议已经召开,但具体细节尚未统一对外公布。集团正在内部协调信息,预计将在近期公布详细的变动情况。这一举动被视为吉利“一个吉利”战略的延续,但涉及吉利、旷视及千里科技三家公司,整合过程面临诸多挑战。
此次整合不仅仅是团队层面的合并,更是吉利创始人李书福战略野心的体现。他不仅仅满足于将吉利对标华为,更有着与特斯拉及其CEO马斯克产业链布局一较高下的深层意图。吉利的这一战略调整,预示着其在智能驾驶领域的全面升级。
整合过程中,吉利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是如何协调来自不同体系的六大团队。这六大团队包括吉利研究院智驾中心、极氪自研智驾团队、路特斯智驾团队、亿咖通、福瑞泰克以及旷视旗下的迈驰智行。这些团队长期以来存在技术碎片化问题,技术路线、工作方式以及研发逻辑各不相同,给整合带来了极大的难度。
技术层面的差异尤为显著。极氪自研的浩瀚智驾、领克依赖的亿咖通、银河采用的迈驰技术、smart内部自研的系统,导致硬件芯片、算力平台、数据体系差异巨大。这种分散的格局使得数据无法高效流通与共享,严重制约了算法迭代效率。如何在短时间内协调各方利益、统一技术方向,成为吉利亟需解决的问题。
然而,分散的研发团队也导致了资源的冗余和研发效率的低下。2024年,吉利汽车的研发投入高达104.19亿元,占全年营收的4%。但由于各团队分散作业,研发效率并未得到最大化。此次整合旨在通过集中资源,提升研发效率,推动智能驾驶技术的快速发展。
千里智驾作为此次整合的主体,成立于6月27日。公司注册资本2亿元,股东结构多元化,包括迈驰智行、重庆江河启兴企业管理合伙企业、浙江吉润汽车有限公司等。这一股东结构不仅显示了千里智驾在智能驾驶领域的布局,还预示着其将涉足重庆具有产业基础的机器人领域。
旷视科技作为AI领域的领军企业,其联合创始人杨沐通过迈驰智行和智江众旺入股千里智驾。旷视在算法层面的突破能力将为千里智驾提供技术支持,特别是在通用AI领域的算法优化和数据训练经验。而华为车BU前总裁王军的加入,则补强了千里智驾在工程落地方面的能力。
王军以其深谙智驾全链条技术整合逻辑和将技术愿景转化为量产产品的能力而著称。在华为期间,他参与把控智驾方案从研发到大规模上车的全流程,对车规级验证、硬件适配、成本控制等量产关键环节有着精准把握。他的加入将有效缩短技术发布到用户体验的落地周期,解决吉利此前在智能驾驶技术落地效率不足的问题。
吉利在智能驾驶领域的滞后已经引起了市场的关注。旗下银河品牌的五款主力在售车型均未提供智能驾驶相关选项,智驾能力缺位已成为消费者对该品牌的直观印象。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吉利亟需集中资源推出极氪新车型或银河高阶版本,实现L2+级智驾功能落地,扭转市场印象。
长期来看,吉利的目标不仅是推出具备竞争力的智能驾驶产品,更是要构建自主可控的智驾技术护城河。通过底层算法、硬件架构等核心环节的自研,吉利希望实现L3及以上高阶智驾的规模化量产。千里智驾的成立,标志着吉利在这一目标上迈出了重要一步。
吉利此次的战略调整还展现出全面对标特斯拉和马斯克的布局思路。不仅在整体发展层面以特斯拉为标杆,还在技术研发、前沿领域以及出行服务板块等多个方面与特斯拉展开竞争。李书福指出,特斯拉表面是车企,实则是构建线上技术的平台。千里智驾的整合,正是吉利对标特斯拉战略的重要一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