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正步入新一轮电力供应紧张周期,欧美电网基础设施老化与人工智能产业用电激增形成双重压力,电力设备供需矛盾持续加剧。在此背景下,中国凭借完整的产业链布局、规模化制造能力及成本优势,正在成为破解全球电力困局的关键力量。机构分析指出,本轮缺电周期具有范围广、结构性特征明显的特点,或将引发全球能源格局的深度调整。
美国人工智能产业的爆发式增长成为缺电危机的导火索。据测算,2025至2028年间,美国数据中心新增电力需求将达89吉瓦,相当于当前全国用电量的7%。更严峻的是,欧美电网普遍存在设备老化问题,超过半数输电线路服役超20年,燃气轮机、变压器等核心设备订单已排至2028年。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海外厂商扩产周期长达3-5年,供应链瓶颈短期内难以突破,这为中国电力装备企业创造了历史性机遇。
中国电力产业的优势正从三个维度显现:首先,国内电力供给存在显著冗余,2024年发电装机容量同比增长12%,为能源输出提供坚实基础;其次,经过20年国产化进程和10年国际认证,中国已形成从发电到运维的完整解决方案能力,具备"交钥匙"工程输出实力;第三,在关键原材料领域,中国控制着全球55%的精炼铜和60%的电解铝产能,吨铝生产成本较海外低300-400元,形成明显的成本护城河。
具体到产业机遇,机构重点关注三大方向:在设备出口领域,变压器、分接开关等一次设备需求旺盛,金盘科技、明阳电气等企业已获得大量海外订单;配网智能化改造方面,国电南瑞、四方股份的数字化解决方案正在加速渗透;上游资源板块,天山铝业、神火股份等企业将受益于电力系统建设带来的铜铝消费增量,仅美国电网升级就将拉动210万吨铜和371万吨铝的额外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