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脉资讯
财经快讯 价值公司 财经人物 IPO解读 热门赛道 经济解码 科技业界 文化艺术 天脉教育 大燕公益 商业快讯

每经对话智谱刘德兵:AI“独角兽”IPO潮,技术与应用双轨加速前行

2025-11-19来源:快讯编辑:瑞雪

大模型行业正经历关键转折点。曾经由技术突破引发的市场热潮,在2025年迎来商业化考验。随着智谱等头部企业启动IPO进程,行业焦点从模型能力比拼转向应用落地成效,资本市场开始以更严格的标准评估企业的商业模式可持续性与长期价值。这种转变在开源与闭源路线之争中体现得尤为明显。

智谱董事长刘德兵在接受专访时提出反直觉观点:开源与商业化并非对立关系。他解释称,短期视角下闭源策略能快速实现收益,但长期来看,开源是培育产业生态的基础。AI技术普及需要降低使用门槛,开源模型让更多开发者接触核心技术,形成"技术扩散-应用创新-商业反馈"的良性循环。智谱的实践显示,开源策略不仅未削弱商业收入,反而通过降低客户沟通成本加速了合作进程。

针对行业关注的参数规模之争,刘德兵以GLM-4.1V-Thinking 10B级小模型为例指出,性价比竞争始终存在,但大参数模型仍具有战略价值。他比喻道:"万亿参数模型如同技术标尺,为小模型优化提供性能参照。当小模型达到90分水平时,需要大模型98分的标杆来指引改进方向。"这种"锚点理论"支撑着智谱坚持双轨研发策略。

在应用落地层面,刘德兵承认当前AI渗透速度未达预期。能源、制造等重工业领域的深度应用仍面临双重挑战:既需要模型企业与产业方建立长期共创机制,也依赖模型本身推理能力的突破。他预测,随着模型智力水平提升,未来普通用户将能直接使用专业AI工具,催生新型"一人公司"经济形态。

关于通用人工智能(AGI)发展路径,刘德兵强调L3(自我学习)向L4(自我认知)跨越的关键在于模型参数自调整能力。当前主流技术仅能实现场景化记忆修正,而真正的自学习需要模型在运行中动态修改参数数值。这种改变如同重塑神经网络结构,存在系统崩溃风险,但突破后将开启指数级进化通道。

对于行业格局演变,刘德兵认为"AI六小虎"时期的混战是技术探索期的必然现象。随着市场成熟,专注基础模型研发的企业将形成差异化竞争。智谱坚持"让机器像人一样思考"的愿景,在技术"摸高"与商业落地间寻找平衡点,既保持对前沿研究的投入,又确保每个技术突破都能转化为应用优势。

当前资本市场出现的IPO热潮,被刘德兵视为行业进入商业化深水区的标志。他指出,上市潮反映市场评估体系的转变:投资者不再单纯关注技术参数,而是综合考察企业的场景落地能力、盈利模式清晰度及生态构建潜力。这种转变将推动AI产业从技术竞赛转向价值创造阶段。

在技术突破方向上,刘德兵特别看好智能体(Agent)技术的进化。他认为2026年将出现效率与精准度双重提升的智能体应用,这类工具不仅能自主调用资源,还能在复杂环境中做出最优决策。这种突破将重新定义人机协作模式,为产业智能化提供关键基础设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