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加速资产优化步伐,红星美凯龙股份再遭减持
在商业战略调整的大潮中,阿里巴巴集团(以下简称“阿里”)正以前所未有的决心,对旗下资产进行深度优化。近日,家居零售巨头红星美凯龙家居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红星美凯龙”)发布公告,宣布阿里旗下杭州灏月计划在未来数月内,通过集中竞价和大宗交易方式,减持不超过3%的公司股份,这一动作标志着阿里在实体零售领域的又一重要布局调整。
根据公告详情,杭州灏月的减持计划定于2025年9月1日至11月30日执行,其中集中竞价方式减持不超过1%股份,大宗交易方式减持不超过2%股份。此次减持预计将为杭州灏月带来约4亿元人民币的资金回笼。值得注意的是,这并非阿里首次对红星美凯龙进行股份调整,去年阿里已通过成都软件技术有限公司完成了一次股份转让,彻底退出了直接持股。
阿里的这一系列动作,背后折射出的是对红星美凯龙盈利能力的审慎考量。近年来,红星美凯龙面临家居建材行业供需双重压力,叠加房地产市场低迷的影响,公司业绩持续下滑。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红星美凯龙预计亏损额将达到15.9亿至19.2亿元,累计两年半亏损超过67亿元。在此背景下,阿里的减持无疑是为了及时止损,规避进一步的风险。
回望过去,阿里在实体零售领域的布局曾是其商业帝国的重要组成部分。从2014年入股银泰商业,到2020年增持高鑫零售,再到深度参与红星美凯龙的发展,阿里投入了大量资源和资金,意图在传统零售领域开辟新天地。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投资并未如期带来显著的回报,反而成为了阿里的财务负担。
面对这一困境,阿里开始重新审视自身战略,明确回归电商与“AI+云”主业的决心。去年年底至今,阿里已先后将银泰商业和高鑫零售的大部分股权转让给第三方,实现了资产的优化和资金的回笼。此次对红星美凯龙的进一步减持,正是这一战略调整的持续深化。
在阿里的战略转型中,高层领导者的指引起到了关键作用。马云提出的“回归淘宝、回归用户、回归互联网”的理念,以及阿里巴巴集团CEO吴泳铭强调的“重新创业心态”,都为阿里的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在此背景下,阿里开始大刀阔斧地剥离非核心业务,集中资源聚焦于核心业务的发展。
阿里的这一系列动作,不仅降低了运营成本,提高了决策效率,还为公司的长期发展扫清了障碍。通过剥离非核心业务,阿里得以打破部门之间的壁垒,促进资源在核心业务间的高效流动,为公司的持续创新和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如今,阿里正以更加轻盈的姿态,积极应对市场变化,努力穿越经济周期,向着重回巅峰的目标稳步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