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脉资讯
财经视野 科技数码 探索发现 教育学习 娱乐红人 时尚秘籍 文化艺术 营养美食 大燕公益 商业快讯

公开课:透视教学本质,日常教学的镜像与超越

2025-08-03来源:天脉网编辑:瑞雪

在教育领域,公开课作为一种特殊的教学形式,与日常教学形成了鲜明对比。公开课不仅是教师展示自我、探索创新的舞台,更是反观日常教学、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窗口。

公开课与日常教学的差异体现在多个方面。从教师到学生,从时间管理到空间布局,从语言表达到行为举止,公开课都展现出一种不同于日常的精致与规范。教师们全力以赴,态度积极友好;学生们端坐听讲,思考活跃,回答问题声音响亮。整个教学过程清晰有序,时间被充分利用,几乎达到了教学形式化、抽象化的极致。

然而,公开课并未完全脱离日常教学的影子。它依然保持着“课”的基本特征,且受限于现实条件。公开课以浓缩的形式再现日常教学,同时也在为日常教学的正当性寻求支持,或是追寻日常教学中无法实现的理想。多数公开课更是将日常教学的理想化与合法化融为一体。

在公开课上,教师与学生似乎都被隐身。教师的关注点在于如何展示自己的教学设计和进程把握,而学生则更像是教师展示魅力的道具。听课教师则更多关注执教教师的教学技巧和处理方式,对学生的关注也多是通过观察其反应来验证教学效果。这种匿名化的教学,凸显了教学形式化、抽象化的特征,掩盖了日常教学中的生动与真实。

尽管公开课看似完美,但它也凸显了近代以来专门化教学的隐性理念——机械化、标准化和工序化。教师们经过反复试验,形成了精确的公开课。从最初的大致设想到与同行共同研究,再到借班实地上课、调整设计,最终呈现出近乎完美的公开课。然而,这种标准化也导致了教师个性的隐退,教学过程被预制完成,缺乏日常教学的丰富多彩和创造性。

尽管公开课存在种种不足,但它依然是教师成长的重要途径。公开课将教师从日常教学的惯常情境中拉到一个需要特别关注的特定情境,促使他们进行自觉的反思和研究。教师们不仅要考虑各种客观因素,还要对自身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这种自觉意识和研究意识的加强,有助于他们在日常教学中实施更优质的教学。

公开课也是反观日常教学的窗口。通过公开课,教师们可以观察到自己日常教学中的优点和不足,也可以从他人的公开课中汲取经验。大型公开课前的反复试教,是教师与同事共同研究和设计的过程,有助于教师看到日常教学中“熟视无睹”的问题,并吸收他人的好经验。小型公开课后的评说,则通过相互批判与借鉴,推动大家共同进步。

然而,公开课也分为革新式与守旧式两种。革新式公开课试图改变传统课堂教学的弊端,打破传统束缚,但往往过于追求形式上的新颖,缺乏实质性的教学思考。守旧式公开课则集中体现着传统课堂教学的精华,但教师的创造性多局限于在原有教学结构内打转,缺乏实质性的改造。就目前来看,无论是革新还是守旧的公开课,大多是对某种模式的主观固化,对教学活动的实质性改造作用有限。

尽管公开课存在种种争议,但它作为教学的一个特例,依然具有其独特的价值。它促使教师们不断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学,提炼升华优秀做法,去除消极因素。同时,公开课也是教师之间交流探讨、共同成长的平台。只有不断地将公开课的诉求回归到日常教学中,才能真正实现其最终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