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由中国科学院精心研制的空间科学卫星——爱因斯坦探针卫星,顺利完成在轨交付,并被正式命名为“天关”卫星。该卫星自今年1月成功发射以来,肩负起了发现和研究暂现天体的重任。暂现天体,作为宇宙中瞬息万变的爆发现象,犹如稍纵即逝的宇宙“焰火”,它们携带着天体形成与演化的重要信息,对于探索宇宙的极端现象和奥秘至关重要。
“天关”卫星的命名,寓意深远,旨在传承中国人自古以来对浩瀚宇宙的不懈探索精神。专家指出,卫星在轨测试期间表现出卓越性能,远超预期设计标准。我国自古以来就是暂现天体观测的先驱之一,早在汉代,就有关于新星和超新星爆发的记载。公元1054年,我国记录了一次超新星爆发,其位置靠近中国古代星座“天关”,这颗超新星也因此被称为“天关客星”。
时至今日,人们仍能通过望远镜观测到“天关客星”爆炸后留下的壮丽遗迹——蟹状星云。蟹状星云在X射线波段明亮且稳定,成为天文学家测量宇宙中其他X射线源辐射强度的标准。对“天关客星”的观测和记录,为超新星、超新星遗迹以及恒星晚期演化的研究提供了跨越千年的宝贵观测数据。
“天关”卫星作为我国首颗大视场X射线天文卫星,自发射以来已在轨运行十个月,取得了空间科学领域的多项重要突破。今日,中国科学院发布了“天关”卫星的首批科学成果。卫星在轨期间,持续进行动态巡天监测,成功捕捉到了包括恒星、白矮星、中子星、黑洞、伽马射线暴、超新星等多种暂现天体,它们的爆发时长从几十秒到几个月不等。
“天关”卫星不仅视野广阔,还能探测到银河系之外甚至宇宙深处的暂现天体。科学中心展示了卫星捕捉到的来自256亿光年之外的天体,这是“天关”目前探测到的最遥远天体。该天体源自宇宙早期的伽马暴事件,其辐射爆发持续了近1000秒,远超其他国际伽马射线暴卫星探测到的50秒爆发。这些数据为我们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观测视角,揭示了更多未知的物理过程,使我们有机会研究来自宇宙深处的天文事件。
“天关”卫星还发现了可能的新型暂现天体,其辐射集中在X射线波段,且较为暗弱,仅持续了10天左右,难以被其他望远镜探测到。这一发现对于丰富我们对宇宙的认知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天关”卫星的超宽观测视野和强大观测能力,科学家们还绘制了首张全天X射线天图,标志着中国在动态宇宙探索领域取得了巨大飞跃。
“天关”卫星搭载了两种望远镜——宽视场X射线望远镜和后随X射线望远镜,共有七对独特的“眼睛”。其中六对是仿生龙虾眼结构的宽视场X射线望远镜,它们组成了一个巨大的视场,具备发现爆发源的能力。一旦发现新的暂现或爆发天体,“天关”卫星不仅能进行精细的自主观测,还能迅速将信息传回地面科学中心,并向全球发布天文警报。目前,“天关”卫星团队已向国际天文界发送了100多条天文警报,引导多个国际望远镜开展了后随观测,共同探索宇宙奥秘。
“天关”卫星是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先导专项的又一力作,从“悟空号”到“墨子号”,再到“夸父一号”和“天关”,我国空间科学卫星阵容不断壮大。未来,我国还将部署研制更多空间科学卫星,探索宇宙、求解未知的实力将不断增强,为人类揭开宇宙的神秘面纱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