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国内知名能源资讯平台华夏能源网探访了储能系统集成领域的佼佼者——海博思创(股票代码:SH:688411)的智能制造基地,近距离观察其业务运作。
海博思创的掌舵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张剑辉分享了公司的成长历程与未来愿景。他强调,海博思创自成立以来,始终坚守产品与技术创新的核心战略。随着储能行业的蓬勃发展,公司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今年1月,海博思创成功登陆科创板,其最新公布的财务数据显示,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82.7亿元,同比增长18.44%;净利润达到6.47亿元,同比增长11.92%。在新能源领域已公布业绩的上市公司中,这一成绩尤为突出。
作为上市首年,2025年对海博思创而言至关重要。然而,储能市场的政策调整,特别是136号文取消新能源强制配储的要求,给公司带来了新的挑战。张剑辉指出,海博思创必须迅速调整市场策略,寻找新的增长点。
面对这一挑战,张剑辉透露了公司的三大战略方向:巩固国内市场领先地位,加速开拓欧洲、北美、中东及亚太四大海外市场,以及积极探索具有商业价值的储能新应用场景,并规划储能资产的运营布局。
在海外市场方面,张剑辉坦诚海博思创起步较晚,但凭借在国内积累的丰富经验,以及创始团队的海外背景,公司能够快速适应海外市场,减少文化差异带来的障碍。目前,海博思创已将欧洲、北美、中东和亚太作为海外业务拓展的重点区域,并针对大型电网侧、电源侧储能及垂直应用场景储能两大市场发力。
在国内市场,海博思创也在不断探索储能的新应用场景。张剑辉表示,公司在136号文发布前就已开始这方面的探索,文件出台后更是加速了布局。他认为,136号文既带来了挑战,也提供了机遇,引导储能行业从价格竞争转向价值创造。
针对市场变化,海博思创看好并正在推进三类储能应用场景:一是共享储能,海博思创是国内首批布局共享储能的企业,持续创新商业模式;二是光储融合、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通过整体规划光伏、电源、电网和储能,提升电力运行效率;三是柴油发电替代项目,特别是在矿山、油田等领域进行尝试。
张剑辉强调,深度挖掘有商业价值的应用场景,旨在让储能在能源系统中真正发挥“储”的作用,实现储能价值的最大化。这是海博思创回归事物本质,推动行业稳健发展的正确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