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重塑全球经济结构,特别是在大模型技术实现从技术奇点到产业基石的跨越,以及智能体从实验室走向实际应用场景的背景下。在这场全球性的技术革命中,中国不仅作为拥有庞大应用场景的试验田,还在芯片研发、算法开源等核心技术领域发起挑战。
7月26日,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 2025)以“智能时代,全球携手共进”为主题,汇聚了科技巨头、学术领袖及政策制定者,共同探讨了AI技术的最新进展、伦理挑战与艺术融合。这场盛会标志着人工智能已从产业发展的变量转变为推动社会文明进步的常量。
作为产业观察者与连接者,36氪在WAIC现场设立了直播间,通过对话形式深入剖析了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内在逻辑。在与华为NCE-数据通信领域总裁王辉的对话中,揭示了AI技术的最新趋势与未来方向。
王辉指出,本次WAIC最显著的趋势是AI技术深度融入ToB行业。过去仅在PPT和视频中展示的技术,如今已进入生产车间和学校课堂,成为提升生产效率与教学质量的关键工具。例如,现代教学系统中引入AI数字教师,不仅辅助课程教学,还显著提升了学习体验。
在华为,王辉负责的是自动驾驶网络项目,旨在利用AI技术优化网络性能。他强调,AI对于网络行业的变革至关重要。面对日益复杂的网络环境,以及由AI发起的网络攻击,传统的人工管理已难以应对。因此,将AI技术融入网络管理,以解决流量控制和安全防御等问题,已成为行业共识。
王辉进一步分享了AI在清华大学智慧教室中的应用案例。通过引入AI技术,不仅提升了网络信号的均匀性和稳定性,还确保了学生在提交作业、下载课件等关键时刻的网络质量。这一应用不仅提升了教学效率,还为学生提供了更加流畅的学习体验。
然而,王辉也指出,AI技术在ToB领域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准确性。特别是在医疗、自动驾驶等关键领域,任何微小的误差都可能带来严重后果。因此,提升AI技术的准确性是当前工程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他认为,结合大模型与小模型技术,以及领域专有模型,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途径。
关于WAIC传递的信息,王辉表示,大会上的变化表明业界已不再单纯追求技术指标上的突破,而是更加注重AI技术的商业价值。例如,机器人不再表演魔术或武术,而是比拼在工厂中的实际应用效果。这一转变体现了业界对AI技术落地应用的重视。
王辉还提到,尽管当前AI技术已取得显著进展,但以强推理模型为代表的大规模学习技术仍有巨大潜力待挖掘。通过结合多领域知识,使大模型在特定领域内实现专业化,将是未来一段时间内的主要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