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百度公布了2025年第三季度财务报告,首次披露了AI业务的具体收入情况,展现出其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强劲发展势头。财报显示,百度当季总营收达到312亿元,其中核心业务营收为247亿元。更引人关注的是,AI业务整体收入同比增长超过50%,增速显著。
财报发布后,资本市场迅速作出积极反应。11月19日早盘,百度港股开盘涨幅超过3%;截至前一日美股收盘,百度美股股价上涨2.66%。这一表现反映出投资者对百度AI业务发展前景的信心。
从收入结构来看,百度AI业务已形成多元化格局。人工智能云基础设施业务营收42亿元,同比增长33%;AI高性能计算基础设施订阅收入更是大幅增长128%。在应用层面,涵盖百度文库、网盘及数字员工等产品的收入达26亿元;以智能体和数字人为核心的AI原生营销服务收入28亿元,同比激增262%。
百度正通过AI技术全面重构其产品与服务体系。在消费端,搜索业务成为首个深度改造的领域。今年7月,百度搜索启动十年来最大规模改版;10月进一步升级文心助手的AIGC能力,新增AI图片、视频、音乐等8种创作模态。公司董事长兼CEO李彦宏在近期举办的百度世界大会上透露,百度已成为全球搜索引擎中AI化改造最彻底的企业。目前用户每进行10次搜索,就有7次答案以富媒体形式呈现。第三方数据显示,截至9月,百度AI搜索月活跃用户规模环比增长18.63%,达3.82亿,连续三个季度位居国内首位。
在企业服务市场,AI技术的渗透同样深入。百度世界大会上发布的下一代实时互动数字人、可自我演化的智能体"伐谋"以及无代码开发工具"秒哒"2.0版本,标志着技术落地的重大进展。其中,"伐谋"已在运输、能源、物流等多个行业投入实际应用。自动驾驶出行服务平台"萝卜快跑"第三季度全球服务次数达310万,同比增长212%,业务覆盖22个城市,累计服务突破1700万次,稳居全球行业领先地位。
支撑AI业务高速增长的是百度构建的全栈自研技术体系。作为全球除谷歌外唯一实现从芯片到大模型全链路自主研发的AI企业,百度近期在技术领域持续突破。文心大模型5.0正式亮相,参数量达2.4万亿,具备全模态理解与生成能力。在11月的全球大模型竞技场排名中,文心模型在文本任务评测中位列全球第二、中国第一。
算力基础设施方面,百度昆仑芯已完成数万卡部署。今年8月,昆仑芯成功中标中国移动十亿级集采项目,标志着国产AI芯片在大型基础设施领域取得重要突破。大会上亮相的昆仑芯M100和M300分别针对推理场景和超大规模模型训练需求设计,将于2026年和2027年陆续上市。
作为算力调度平台,运营十年的百度智能云继续保持行业领先地位。第三方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AI公有云服务市场规模达195.9亿元,百度智能云以24.6%的份额连续六年位居榜首。在AI大模型解决方案市场,该平台同样以16.6%的份额领跑行业。
持续的技术投入是百度AI战略的核心特征。公司CFO在财报电话会上透露,自2023年2月文心大模型发布以来,百度在AI领域的累计投入已超1000亿元,并表示未来将继续加大投资力度。这种投入正在转化为显著的产业效应:企业级Agent平台"千帆"用户数突破46万,开发量超过130万;飞桨文心生态已吸引2333万开发者,服务76万家企业。
在产业合作方面,百度与招商局集团等龙头企业建立战略伙伴关系,共同探索大模型在交通物流、综合金融等领域的应用。这种合作模式已产生实际效益,推动百度美股股价在9月创下2023年10月以来的新高。资本市场对百度的发展潜力持续看好,高盛、招银国际等多家机构近期纷纷上调其美股目标价,最高达243.6美元,整体估值826亿美元。
